前一陣子去看了一部電影,名為1895,內容是在敘述日本在要接收台灣時,台灣人起義反抗日本人的故事,
其中帶頭的三位先民中,有一位就是北埔的姜紹祖,姜紹祖世居北埔,是北埔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的後人,
目前姜家的後人還是世居北埔。北埔離學校還蠻近的,因此上週末便到北埔走走,單程約20公里,下面是這次去的路線圖。
北埔地區以慈天宮為中心,慈天宮在清道光年間(1835)就已經建造了,裡面主祀觀音菩薩和媽祖。
初到北埔,當然是先到廟裡面拜拜,向神明祈求平安。
因為為北埔時已經快中午了,所以拜拜完,就在廟旁的北埔食堂點了一盤炒板條,他們的炒板條只有這種大小,
是二人份的,點的時候老闆還跟我確認這是二人份的可以嗎?認識Grant的人都知道,這太小看Grant了,呵呵~
這盤板條要價100元,不過蠻好吃的,吃完還蠻飽的,值得推一下
這是慈天宮旁的叮咚橋,走過時,因為底下是空的,路面的石板會叮叮咚咚旳響,早期就是憑著這叮叮咚咚的聲響來發覺有外人的來訪。
現在叮咚橋上掛了很多紅木牌,上面都寫上客家的俚語,木牌的一面是俚語,翻過來是他的意思,頗具巧思。
在我們家那邊的登山路上,也會有木牌立在路旁,不過比較大片,是直接插在地上的,上面也是寫上台灣的俚語和他的意思。
風吹來時,木牌會隨風擺動,木牌敲擊牆壁的聲音及旋律蠻特別的。
這是姜家大院-天水堂,是一級古蹟,不過由於姜氏後人仍世居於此,所以沒有開放。
金廣福公館,早期先民在開墾北埔、寶山和峨嵋等地時,在清朝官方的支持下所建立的拓墾組織,
其中金代表官方、古祥,廣代表廣東粵民,福代表福建閩民。
據說原來是有開放參觀的,不過當天去時沒有看到有開放。
老街巷弄內的古道茶坊,看起來是翻新過的建築,與兩旁的矮房不是很搭。
古道茶坊原是福建唐山木雕師辛阿水故居的左廂房,辛阿就和辛阿水是早期在整修慈天宮時由姜家從大陸請來的木雕師,
不過當時台北的龍山寺也在整修,所以辛阿就就到台北負責整修龍山寺,辛阿水後來娶了姜家的義女,
古道茶坊即是蓋在當時姜家送給辛阿水的地上。
古道茶坊的木門,已有百年歷史。
老人與老街-我覺得這張照片還蠻有味道的,如果加點復古變色可能會更好。
北埔大街。
在老街巷弄內剛好遇見有居民在曬茶。
姜阿新故居,現已變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,姜阿新也是姜氏後代,是個大富商,也當過省議會議員,聽說是個大大好人。
此洋樓的所在地原本是天水堂的左護龍,後來由姜阿新翻修成洋樓,與天水堂間還留有一條小通道。
廟前老街有一攤在賣像這樣的芋頭粿,不過吃完後還是覺得鹿港的素珠芋丸比較好吃
這次去沒有去嘗嘗北埔有名的擂茶,改天如果有機會和朋友一起去,再去試試擂茶的味道。
留言列表